5月20日下午,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原校长、知名历史学家伊万·伊尔切夫(Ivan Ilchev)教授应我院邀请来校交流并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他的第一场讲座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保加利亚——矛盾观点的碰撞”。本场讲座由我院李建军老师主持,我院首席专家马细谱教授担任与谈嘉宾。
伊尔切夫教授首先指出关于保加利亚战时政策的史学研究一直充满激烈争论。尽管史料基础未有显著改变,但关于二战历史的叙事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他认为这些争论往往是政治立场的产物,而非源于对史料的客观解读。
随后他介绍了保加利亚史学界关于二战史问题争论的几个核心议题。第一个争议涉及保加利亚参战原因,伊尔切夫教授从二战前的历史脉络出发,剖析了保加利亚在经济、军事、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入二战的复杂动机;第二个争议点集中于保加利亚战时决策中两位关键人物——国王鲍里斯三世及首相博格丹·菲洛夫(Bogdan Filov)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随后他继续探讨了二战期间保加利亚政府政策的反对势力及其历史评价问题,这其中包括二战期间保加利亚共产党人领导的抵抗运动以及其它右派、左派和中间派的势力的立场;其四是驱逐犹太人的问题,伊尔切夫教授指出,二战期间保加利亚的犹太人问题是一个“拯救”与“悲剧”并存的复杂历史进程。伊尔切夫教授在最后一部分介绍了1944年“九九起义”的性质争议。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二战时期犹太人问题如何影响战后保加利亚-以色列关系、马其顿问题、南多布罗加问题、苏联-保加利亚关系以及保加利亚如何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等重要议题向伊尔切夫教授进一步请教,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马细谱教授对伊尔切夫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简评,并用保加利亚语与伊尔切夫教授就相关问题展开商榷。
讲座结束后,李老师对伊尔切夫教授的讲座作了精要总结。她指出,伊尔切夫教授的讲座系统整合了新一代保加利亚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保加利亚二战史叙事的演变脉络。纵观历史,保加利亚在二战期间立场的反复转变,本质上是历史影响、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让同学们特别注意,相较于决定保加利亚国运的《布加勒斯特条约》(1913)和《纳伊条约》(1919),二战后签订的《巴黎和约》并未导致保加利亚领土损失——这一关键差异正源于该国在战争期间持续开展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教授对二战史争议焦点的剖析,不仅展现了历史认知的复杂性,更启示我们:历史研究者必须培养洞察“历史事实”与“历史叙事”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这恰是本场讲座最具启发性的学术价值所在。